近日,孝昌县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检察官来到冲口湾开展公益诉讼“回头看”工作,眼前不再是刺目的“生态伤疤”,而是满目葱茏的希望。“以前垃圾堆得像座山,现在开窗就能看见小树苗,心里舒坦多了!”站在冲口湾新栽的树林前,村民笑着对回访的检察官说,道出了最质朴的认可。
一、科技赋能:天眼明查精准锁定病灶
时光倒流数月,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近4000平方米的山林被厚厚的建筑垃圾和固体废物覆盖,灰白色的斑块在卫星遥感地图上清晰可见,堆积如山的废料最高处竟达1.5米,宛如大地一道难以愈合的伤口。2024年10月,“益心为公”志愿者提供的线索,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公益诉讼检察的层层涟漪。
二、共商共治:标本兼治开出生态良方
针对如此重症,检察机关开启了精密的生态修复工程。检察官联合林业专家、“益心为公”志愿者与乡镇干部,深入山林抽丝剥茧。他们以专业视角剖析污染根源,以全局思维研判修复难点,最终形成兼具科学性与实践性的诊断报告。这份报告化作直指病灶的检察建议书,如同生态修复的“处方笺”,要求责任部门迅速清理污染、科学复垦土地,为受损的生态系统注入治愈的力量。
三、高位推动:护林联盟凝聚磅礴合力
单靠检察力量,难以撼动沉疴,生态治理绝非单兵作战。检察官亮出关键一招:将问题严重性及解决方案向县委政法委专题汇报,获得县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批示。在县委的高位统筹推动下,护林联盟“应运而生”。各部门打破壁垒、协同作战,清运成吨垃圾、重铺沃土,1200株树苗在曾经的废墟上扎根生长。短短三个月,冲口湾完成了从“生态伤疤”到“绿色摇篮”的华丽转身,上演了一出震撼人心的生态逆袭。
四、验收问效:代表智慧深化长效治理
验收现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考官”——人大代表和人民监督员。他们实地踏勘,直击要害,围绕“提升复绿长效性”“强化生态警示宣传”“筑牢预防破坏防线”等关键议题,提出真知灼见。检察机关并未满足于“案结事了”,而是把检察建议中的治理精髓提炼升华,形成《关于构建“监管-处置-修复”三位一体的林地保护机制的建议》。这份凝聚着法治智慧与生态关怀的建议,通过检察建议与代表建议的双向衔接机制,完成了从检察监督到制度建设的跨越,为全县生态安全织就了一张细密坚实的防护网。
如今的冲口湾,绿意盎然,生机勃发。曾经的垃圾山蜕变为村民休闲的好去处,见证着生态治理的神奇力量。这场由“卫星天眼”开启、以“法治组合拳”制胜的生态保卫战,不仅让冲口湾重焕生机,还照亮更多伤痕土地走向“绿富美”的新生之路,谱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