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激励青年干警筑牢信仰根基、勇担时代重任,4月23日,孝昌县检察院、孝昌县法院在检察院9楼阅览室联合举办以“卷宗之外:法检青年共读一刻”为主题的青年干警读书分享会,来自两院的16名青年干警代表参加活动。
县法院干警田鹏主持活动,5名青年干警分享了读书心得。
县检察院 董彦圻《杀死一只知更鸟》
以孩童视角切入美国南方小镇的种族歧视与司法困境,揭露法律与人性的深刻碰撞。律师阿蒂克斯为无辜黑人汤姆·鲁滨逊辩护,面对根深蒂固的偏见与暴力威胁,他坚守“真正的勇敢是明知会输仍义无反顾”的信念。这部经典警示法律人:正义不仅需要冰冷的条文,更需要捍卫弱者的担当与对抗偏见的决心。它既是对司法良知的呼唤,也为当代法治社会提供镜鉴:唯有打破偏见、坚守平等,方能实现法律的终极使命——保护每一个“知更鸟”般的平凡生命。
县法院 杨洪文《不被大风吹倒》
该书以直面生活困境为核心,通过真实故事揭示逆境对人生的淬炼价值。作者强调,直面风暴的勇气源于对内在力量的挖掘——通过正念冥想、感恩练习等方法建立心理韧性,将逆境转化为成长的契机。书中重新定义“逆境”为催化剂,启发读者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如职业转型或重构生命意义。结合基层法官助理工作,反思自身沟通不足,学会换位思考与耐心解释,践行“不忘根本,坚持原则”的理念,维护法律尊严。该书最终传递的核心是:真正的安全感来自内心的强大与扎根,唯有在风暴中坚守信念、借力成长,方能不被大风吹倒。
县检察院 杨倩文《网络犯罪办案实务指南》
本书由一线检察官、法学专家和律师联合撰写,兼具权威性和实用性,系统梳理了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犯罪的法律依据与司法解释,并结合真实案例深入解析办案思路、证据收集与审查要点。书中针对电子数据追踪、犯罪数额认定等实务难题提供了清晰指引,帮助办案人员少走弯路。无论是新手还是资深从业者,都能从中获得启发,提升办案效率和质量。在互联网犯罪手段不断翻新的背景下,这本书堪称司法工作者的“实战手册”,对维护网络空间法治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县法院 王文君《被讨厌的勇气》
该书阐释阿德勒心理学核心理念,强调通过“课题分离”厘清自我与他人的责任边界,即专注自身可控之事,而非受他人评价束缚。书中倡导接纳不完美的自我,同时勇于改变可提升之处,并以“被讨厌的勇气”直面人际冲突,拒绝因恐惧否定而压抑真实需求。此外,作者提出“任务分离”与“活在当下”,主张明晰个人责任范围,聚焦当下行动以达成目标。结合法官助理工作实践,反思书中理念对自身的影响:突破传统思维桎梏,敢于直面当事人不满并坚守法律公正;重构人际关系认知,理性对待外界评价;以“成长型思维”主动学习,虚心求教,将理论转化为化解基层矛盾的实际能力。此书赋予她直面挑战的勇气,助力其在司法工作中践行公平正义,实现自我价值与职业使命的统一。
县检察院 段佳音《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
本书生动展现了法律条文与乡村习俗的碰撞与融合,以“秋菊打官司”“土地流转纠纷调解”等案例强调法律下乡不应是简单粗暴的条文移植,而需结合乡土社会的实际情况,对“坐堂办案”等机械思维进行批判。提示我们在工作中要围绕争议焦点或者疑点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核实工作,尤其是注重发挥公开听证的作用,对关键证据进行公开质证。对法治宣传工作的行动启示: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发现”、从“单兵作战”到“多元共治”,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县检察院青工委主任张丽娟分享了自己的读书和学习感悟,就并读书与检察工作的融合、读书的方法提出建议。
县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邓小零结合常年阅读经验向参加活动的青年干警就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进行分享,并对阅读提出建议:首先要充分了解即“为什么读书”,其次要确定方向即“读什么样的书”,最后身体力行践行即“如何运用书本知识”。
县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刘子威围绕举办本次活动的初衷和意义,结合青年干部成长成才,分享了自己的体会和希望:一是搭建交流平台,凝聚青春合力。通过开展联合读书分享活动打破部门壁垒,搭建青年干警交流互鉴平台,增进彼此友谊和信任,为法治孝昌建设注入青春力量。二是感悟书香力量,夯实履职根基。读书是筑牢法治信仰的根基、提升专业能力的阶梯、涵养为民情怀的源泉,希望青年干警能通过体系化、跨学科和深度阅读,构建法律解释能力、锻造复合实务能力、培育职业伦理判断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三是践行重自强精神,勇担时代使命。希望青年干警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敢于攻坚克难,严守纪律规矩,在工作实践中锤炼过硬本领,在奋斗中绽放青春光彩,为检察事业、审判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